富顺法院改革开放四十年

2018-12-18 12:03:10

史诗开篇

斗转星移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念间。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至今已历整整四十年。回顾过去,中国社会发生了惊天巨变,从茅屋土墙到摩天高楼,从田间小径到跨海大桥,从手写文书到数字办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然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富顺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与改革开放同向同步,始终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保驾护航,同样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关键词

富顺法院在双鹿乡小学公开开庭审理盗伐林木案(1986年摄)

法庭建设

工欲善其事,当外塑其形,法庭建设先入眼帘。因经济的发展,城区的变迁,城市重心的转移,原有办公场所渐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飞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法院的办公条件越来越好,办公大楼也由老城东街迁至大转盘,与这一地标建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富顺城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法院庭审从原来的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被告人横坐一张桌子,书记员在角落用钢笔记录后通过老式铅质打字机将字模敲到蜡纸上,再用滚筒蘸墨印出文书,到现在法庭正规化、文书数字化、庭审直播常态化,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更突显了国家审判机关的威严。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队伍打造

工欲善其事,必内炼其心,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法院的职能是审判,审判的主体是法官,一代又一代法官见证了改革开放,亲历了司法改革。他们有的已经两鬓斑白,将要离开审判岗位;有的伫立良久,初心不改;有的意气风发,博晓中外。“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须求万世名”他们汇小流成江海之深,扛起司法公正的大旗;聚细壤成泰山之大,扬起司法为民的风帆;积跬步至千里之遥,撑起改革开放的蓝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保持着法院人的历史耐心,无私将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审判事业。随着人民法律意识提高,当前已进入“诉讼爆炸”的时代,富顺法院人才队伍由当年的数十人增长到现在的131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率达84.5%,正是这样一群有能力、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构成了法院团队最核心的力量,他们的拼搏故事,仍在续写。

图片关键词

富顺法院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大会代表合影(1987年摄)

图片关键词富顺法院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合照(1996年1月摄)

法治完善

工欲善其事,应兼修其法,法治完善不可或缺。良好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法院人才为司法践行提供了物质保障和人力支持,但不应仅止于此。“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向前,法律也在逐步完善和与时俱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为例,自1979年制定以来先后在1996年、2012年和2018年经过三次修改,在不断修正完善中,我国法制建设和司法制度也渐成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已根植于法院人的内心,公开透明的司法彰显了人民法院敞开大门、接受社会监督的底气;科学的审判流程、健全的执行机构,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机构改革、法官员额制正在挖掘和释放出新的生命力。

图片关键词富顺法院在邓井关镇依法强制执行(1991年5月摄)

图片关键词

富顺法院“执行兑现大会”兑现现金(2018年9月7日摄)

法安天下

郡县治,则天下安;郡县富,则天下足。县级处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许多的改革与创新,发生在我们身边、融入我们的生活、改善着社会的土壤,并逐渐被人民理解、认同和维护。人民法院正是法治的坚定守护者,“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法治的变迁,正是整个社会进步的缩影。“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富顺法院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正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大步流星,在司法之路上走得既快且远。

转自:富顺县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标签: 富顺法院